发布时间:
2014-06-04
2014年5月27-28日《电动力学与PRB技术联合修复有机氯和Cd、Cr(Ⅵ)污染土壤》在湖南长沙召开项目启动会,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任庄育勋和科技处处长屈文俊参加了本次会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湘潭市人民政府、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国土资源部长沙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湘潭市昭山示范区等单位派了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共计24人。
项目负责人黄园英在大会上介绍了立项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及预期成果。2014年4月17日国土资源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布了历时6年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面对我国大量土壤被污染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治理。而污染土壤的修复不同于污染水体的修复,土壤中的污染物难移动、难稀释,加上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污染场地的空间分异,更需要发展场地针对性和专门化的修复技术与设备。本项目选择位于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湘江流域易家湾等地区为例,开展电动力学与渗透反应格栅技术/稳定化技术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研究,充分利用多种修复技术的优点,筛选修复材料,优化工艺流程,形成实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适合国情的实用性修复技术和设备,并通过典型示范说明其应用效果,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土壤环境修复技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林治家博士系统地介绍了目前湖南省土壤污染调查取得的一些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需要深入开展的工作。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任庄育勋作为项目承担单位领导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认为目前我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本项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选择湖南长株潭地区开展土壤修复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指导意义,并希望项目组成员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切实做好本项目。通过与地方单位合作,争取做到立典示范,做成一个精品工程,形成一套可用,好用的实用技术,以便今后能在湖南乃至全国推广应用。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尹学朗针对湖南土地污染特征,提出今后工作重点1)进一步开展土地调查工作,完成覆盖全省21.18万km2调查面积;2)推崇科技创新,引领新技术,新工艺,搞好成果应用;3)进行土地治理整顿,到2020年努力实现全省土地污染整治得到基本解决;4)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希望参会的领导和专家为湖南的经济建设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湘潭市人民政府副巡视员陶新水对本项目选择湘潭市易家湾地区作为研究区,表示非常欢迎,今后将全力配合项目工作开展。
本次项目启动会引起了湖南省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2014年5月28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新闻进行了报道,5月29日湖南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红网报纸上进行了专版刊登,同时被中国日报、网易、中新网、中国生态修复网等网络媒体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