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北京西南、巍巍太行与伟岸燕山的交会处,2006年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并授牌。公园的地貌主体是发育在碳酸盐岩中的“构造-冲蚀峰丛”地貌,其形态和类型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地域代表性。这里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是一幅中国华北地区数十亿年以来地球演化发展的历史画卷,记录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个地质年代的动荡变迁,是一座浩瀚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2011年10月15~16日,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开展了野外地质考察活动,在中心主任庄育勋的带领下,50多名职工走出实验室,来到周口店地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野外教学基地,学习考察区内的地质结构和岩体特征,弥补实验测试人员地学知识的欠缺。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徐德兵、张达两位教授的指导下,测试中心的职工不畏艰险辗转于基地的多个教学点进行实地学习与考察,大家一会踏上峭壁,一会站在高高的岩岗上,认真倾听徐德兵教授娓娓道来。徐教授结合区内的地质图,给大家普及该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知识,介绍区内涉及地质学的三大岩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解释褶皱、断层、节理等各种地质现象,讲解如何辨认岩石、矿物和识别地质图的方法。职工们沿途观察了区内分布的长英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混合片麻岩、石英岩、变粒岩、混合岩、变质花岗岩、千枚岩、花岗岩等各种岩石的典型特征和分布规律。
考察中徐教授提到,目前周口店地区由于缺乏很好的测年对象,没有建立起更详细的地层层序。测试中心Re-Os实验室在测定辉钼矿、黄铁矿等亲铁性矿物和黑色页岩、沥青、油页岩等亲有机质矿物的年龄具有优势,将其应用于该区域地层测年的探索性研究,对深入研究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岩体类型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通过此次野外地质考察活动的开展,职工们了解了周口店地区各地层的特点和构造现象,增加了对各种岩石的成因、演化等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找准了地学研究与实验测试技术相结合的切入点,扩展了实验测试技术的研究思路,有利于充分发挥测试中心的专业特长,将实验测试工作与基础地质工作紧密结合,更好地为地质找矿服务。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周口店野外地质考察活动正值深秋时节,四周山区陡峻,岩壁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红叶层林尽染,触手可及,美不胜收。在这个周日里,职工们在辛苦中尽情享受了一次地质知识大餐和秋日美景盛宴。
周口店野外地质考察队伍
仔细观察
仔细观察
详细记录
认真学习
找准定位
辨别岩石
周口店秋日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