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中心大型实验测试仪器的共享,进一步活跃中心学术气氛,加强对年轻科技人员的培养,鼓励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拓宽年轻科技人员科学视野,为科研事业培养后备力量,从4月份以来,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举办了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系列基础培训(共七个专题),邀请中心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及外籍教授进行了专业技术及科技论文写作方面的培训,中心及外单位的研究生、科技人员踊跃参与,交流讨论积极热烈。
4月3日,罗立强研究员主讲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培训,介绍了X射线荧光光谱的原理及特性,讲解了样品测定过程中由于谱线干扰、基质效应、吸收效应等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
5月2日,新技术研究室孙青研究员针对连续流质谱仪概述了同位素质谱仪研发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解释了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相关概念及术语,根据MAT253连续流质谱仪的不同外设,介绍了EA-IRMS、GB-IRMS、GC-C/TC-IRMS 等的仪器原理、测定参数、标准校正技术、测定指标及应用领域,结合在类脂化合物和长链不饱和酮单体同位素分析中的应用,讨论了不同样品前处理技术对于样品测定的影响。
5月10日,《岩矿测试》常务副主编徐书荣进行了中文科技论文写作培训。在简要介绍《岩矿测试》期刊在全国科技期刊中的水平基础上,谈了对文章创新和投稿的几点认识,提炼了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区别了综述性、研究性和应用性文章的采用标准,重点介绍了上述三类文章的写作要点,并结合实例分别对题目、摘要、引言、实验、结果与讨论、结语、图表等的表述进行了讲解。
5月17日,生态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室王晓春副研究员着重从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的技术原理、内部构造、应用软件以及分析方法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并就如何排除仪器故障、仪器保养和提高仪器使用效率等方面分享了一些个人经验和使用技巧。
6月7日,新技术研究室刘崴助理研究员主讲了HPLC-ICPMS在元素形态分析中的应用。通过介绍形态分析的目的、意义及分析难点,引出利用HPLC-ICP-MS联用技术进行形态分析的优势,讨论了不用类型色谱的特点及应用范围,重点对砷、溴、碘、汞、锡、铬、硒元素在土壤、沉积物、水、大气气溶胶、食品中的形态分析方法及应用进行了实例讲解。
6月28日,新技术研究室胡明月副研究员结合国内外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分析进展,从仪器结构入手介绍了LA-ICP-MS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重点讲解了仪器、软件操作流程、数据处理方法及维护要点。
7月22-24日,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Lesley M. Egden教授应邀到测试中心进行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培训,做了题为“Guidelines on Writing Abstracts”和“How to Improve your Abstract”的报告。用了大量实例,详细的讲解了如何在论文摘要、正文部分避免语法错误、时态、口语化、逻辑混乱、篇幅冗长等问题,通过与在场学员积极的互动,解答了在实际撰写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中心罗立强研究员和孙青研究员也结合自身丰富经验与学员分享了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的前期准备、写作技巧与必备的科学素养和思想等,鼓励年轻人撰写并发表具有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
在这一系列培训中,各领域技术骨干将自己的科研经验提炼出来无私的与学员们交流,为仪器共享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开拓了学员们的科学思想,激发了科研热情,进一步促进了研究成果转化,鼓励科技人员积极投身科研,多发高水平的文章,为测试中心学术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