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外部的委托,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于2008年12月16日~17日在北京中工大厦举办了《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技术方法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旨在与各省区地调单位交流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广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在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来自14个省市的地质调查院、地矿所、环境监测院和大学负责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相关人员4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
16日上午9时,大会举行了简短的开班仪式,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副主任罗立强研究员致词,他对各兄弟单位同行表示了热烈欢迎,指出培训班成员既是学员又是专家、领导,而教员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希望培训班同志们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促进各单位、各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培训班首先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李家熙同志发言,她从宏观角度对生态地球化学与健康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特别对生命元素的特性进行了系统说明,指出内外环境生命元素存在的普遍性;强调了各单位、各行业合作研究的重要性,在环境与健康的研究上与卫生部门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尝试开放实验室与大区所实验室的合作模式。
刘晓端研究员围绕本次培训班的主题“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关键技术方法”,针对在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和评价中功能区的分布与研究区的选择、采样密度的设定、土壤粒度的影响、采样布点原则、污染源追踪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强调了今后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的一些热点研究领域:城市环境系统的地球化学填图、城市地球化学与环境污染研究、城市环境中有害元素的人为来源、有害元素人为来源的地球化学判别和示踪、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地球化学工程学、城市环境地球化学与生态风险研究以及城市环境地球化学与人体健康。
王亚平研究员就土壤和沉积物元素形态地球化学意义及标准物质研制作了专题报告,通过对洞庭湖沉积物、江苏土壤和陕西黄土3个形态分析标准物质制定过程的举例,详细阐述了确定元素化学形态的几种方法,强调了形态分析标准物质对确保分析数据准确性、溯源性和可比性的重要意义。
杨永亮研究员针对大气介质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作了两个报告。首先对城市地区大气颗粒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迁移特性、毒性和大气采样技术等方面进行授课,并对学员提出的大气干湿沉降如何取样的问题做出了科学解释。他还介绍了用Be-7同位素示踪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源解析方法。
徐清博士对遥感生物地球化学在城市环境调查中的应用作了专题报告,并以其在苏州、包头等城市的实际应用为例,对植物波谱特征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关性以及高光谱遥感影像技术在城市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创新应用进行了详细评述。
王岚博士对树木年轮学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和土壤中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模拟试验研究两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结合实际工作比较了各方法技术的优劣,并做出合理选择。路国慧在《水及生物样品中全氟有机化合物的环境意义及分析方法》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全氟有机化合物的来历、毒性和世界各国的应对措施,并对分析方法特别是样品前处理进行了探讨。刘晓端研究员以《上海崇明岛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土壤元素基准值初探》为题,综合介绍了土壤元素基准值概念和各种定值方法。
最后,测试中心罗立强副主任作了总结发言,他对培训班的圆满结束表示祝贺,对两天来老师和学员们的辛苦表示感谢,并针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他再次强调了各单位之间团结协作在学科发展中的重大意义,指出我们的研究工作应该面向国家、社会和行业的需求,着力解决国家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在研究选题上要考虑国际形势,既满足国内需要,又紧跟国际热点,使我们的研究保持在较高的国际水平。他特别指出,我们在做好宏观性、流域性大项目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扩展思路,不断地发现新的科学问题,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