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稀土学会理化检验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等三家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二十届全国稀土分析测试学术研讨会在河北雄安召开。中国稀土学会理事、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副主任刘大文主持开幕式。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占峰、中国稀土学会理化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继东出席并致辞。
本次会议以“推进稀土绿色智能分析测试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支撑新一轮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行动,服务稀土产业全链条绿色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国内稀土分析测试领域的专家学者与技术骨干,通过多场专题报告和深入交流,集中展示了我国在稀土分析测试研究与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就行业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发展路径进行了广泛研讨。
李继东对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在稀土分析测试领域的长期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作为国内最早引进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并实现岩矿中稀土含量精确测定的研究单位,多年来持续开展稀土分析测试技术研发与应用,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首次发现白云鄂博氟碳钙钕矿并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认证;建立动态反应池-ICP-MS稀土测定新技术,精准测定中-重稀土含量,为白云鄂博中-重稀土资源开发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牵头制定《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动植物样品分析方法》国家标准,实现15种稀土元素的ICP-MS精准检测;构建离子吸附型稀土野外现场快速分析体系,研发便携式XRF装备与方法,显著提升找矿勘查效率;在国内率先建立离子型稀土矿区生态环境评价的“时空基准标尺”,创新研发蓝莓生态修复等绿色技术,相关成果荣获2023年度稀土科学技术奖,并入选自然资源部首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技术名录。这些成果在会议上通过大会学术报告形式进行了系统展示,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
“全国稀土分析测试学术研讨会”自1974年创办以来已走过五十一年历程,成功举办二十届。本届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为稀土分析测试技术交流搭建了高端平台,也进一步彰显了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在行业内的技术实力与引领作用。中心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与标准建设,为新一轮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行动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助力我国稀土产业实现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